張麗鈞 河北省唐山市開灤一中
1、“我爸爸是寫書的,我媽媽也是寫書的”
當幾個男孩聚在一起吹牛,你會聽到孩子們面紅耳赤地在搶著說:“我爸爸是經理!”“我媽媽是科長!”“我爸爸特有錢!”“我媽媽特能干!”這時候,有一個男孩語氣平和卻不無得意地宣稱:“我爸爸是寫書的,我媽媽也是寫書的?!薄f這話的,是我兒子徐然。
如果不是看了徐然后來寫的一篇文章,我不會知道爸爸媽媽“寫書”這件事對他的影響有多么巨大。他在文章當中寫道:“小時候,我半夜從床上爬起來,看到父親在書桌前寫詩,桌上的臺燈映出了他寬大的背影。早上起來時,他的煙灰缸總是滿滿的。那時的我,并不能體會父親的心情,只是覺得他在做著一件異常莊重的事……”“母親筆耕不輟,與其說她勤奮,不如說她樂在其中。我一直覺得,母親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,更有一顆睿智而敏感的心。她把所見所想用生動的文字呈現(xiàn)出來,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、生動的故事,澆灌著我的心靈,陪伴著我成長。”——寫詩歌的父親的“苦吟”與寫散文的母親的“樂作”,都在他幼小的心靈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。他終于慢慢悟得——“那是一種熱愛,是一種執(zhí)著,更是一種生命態(tài)度”。而這種“熱愛、執(zhí)著、生命態(tài)度”一旦成為一個家庭的“DNA”,它就輕易不會被丟棄、被褫奪;同時,我堅持認為,經由同一個“家庭子宮”孕育的成員,其“精神容顏”具有較高的相似度。
2、“最近在讀什么書”
人說:“不養(yǎng)兒不知父母恩”,我把這個句子仿寫為:“不著書不知讀書妙。”大部分作家,終生都是好讀者。我和我愛人不斷在餐桌上交流讀書心得,對接觸到的某個作家或贊頌、或服膺、或調侃、或揶揄。徐然自然也受到了我們閱讀趣味的影響,對文學產生了濃厚興趣。后來,我和我愛人開始讀一些哲學類書籍,徐然便也跟著讀了起來。當徐然去英國讀碩士、博士的時候,我們打電話、發(fā)短信的內容中也少不了“最近在讀什么書”這樣的問候語。記得我讀完了《幸福的方法》《不抱怨的世界》之后,都是第一時間就推薦給了徐然,他立刻買了英文版的來讀。他畢業(yè)后去劍橋工作,工作再忙也不誤讀書。2013年,他毅然辭去優(yōu)厚的待遇回國。再后來,我兒媳楊嫣過門了,以優(yōu)異成績拿到美國德州大學醫(yī)學博士學位的她,更是一個“書蟲”!并且,她以全新的閱讀方向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全新的閱讀體驗。我有時也會問自己:為什么我們的家庭成員個個都跟書那么親?回答是: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,幾乎都是拜書之所賜;而一個人一旦在某個方面嘗到了甜頭,復制,就成為了一種高度的生命自覺。
3、“為讀書而讀書是一種浪費”
我曾說:“為讀書而讀書是一種浪費?!弊x書,是為我們更好地做人、做事服務的。每一個讀書人都應該立志成為一只春蠶,而不要發(fā)誓成為一頭貔貅。雖說我與我愛人都是中國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并且我們夫婦倆已出版了27部文集;但是,我們都只是業(yè)余作家,我愛人是一名資深“報人”,我是一名特級教師。我們認真吃好每一片“桑葉”,為的是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吐出“唯美的絲帛”。我兒子徐然不到3個月就被我們送進了托兒所,26歲時拿到博士學位。我妹妹曾笑言:“徐然26歲,上了26年學啊!”即便如此,他上學也沒上夠!目前已是小米公司研發(fā)經理的他,工作之余,又順利通過了“和君商學院”的層層考試,成為了“博士班”的一名學員。他并不是舍不得與“學生”身份揖別,而是為了更多、更好地吃“桑葉”,然后,更多、更好地獻“絲帛”。目前,徐然已持有個人專利100余項。面對兒子取得的成績,其父節(jié)制贊曰:“犬子尚可,不辱門庭?!?/p>
在2016年國際家庭日期間,我們的家庭榮獲“2016年全國最美家庭”稱號。在我看來,我們家庭的“美”,是書香裝扮出來的。讀書,使我們每一個家庭成員不斷會晤到那個更好的自己。感謝那些散布于我家各個角落的書!感謝它們深情的陪伴與美好的祝福!我從來都不懷疑:書香,是一個家庭的“上好風水”……